标题:
[其他]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打印本页]
作者:
season
时间:
2011-8-29 09:12
标题: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本帖最后由 熙然 于 2011-9-2 06:16 编辑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歷史學家黃仁宇最負盛名、也是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其著作主旨在書中末段看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
內容概要:
一般史家以為是明朝滅亡的起點,
如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
萬曆二十年(1592年)援朝鮮之戰,
萬曆三十一年間的「妖書案」,
接下來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敗等。
與這些年份相比,萬曆十五年(1587年)雖然有海瑞、戚繼光的去世,但終究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書名:無關緊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黃仁宇提出與其他史學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無重大動盪,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
黃仁宇引用典籍,特別是《神宗實錄》,就此年中發生的立儲之爭和一連串使萬曆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作分析,研究發生在萬曆帝身上的變化。
黃仁宇指出,雖然最後萬曆帝在種種問題上妥協,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對抗無效之後,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方式。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無限權力,但終歸也要受到傳統文化和文官集團的制肘。
另外書中還提到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也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制肘,而得不到有意義的發展。
對海瑞,黃仁宇形容「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至為微薄。」;
對戚繼光,黃仁宇評「戚繼光的求實精神,表現於使革新不與傳統距離過遠。」;
而對李贄,黃仁宇也評說李贄不過是反映明朝在儒家倫理文化趨於僵化下,思想界的苦悶和困局。
***
內容敘事探討
歷史學家江政寬認為《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對人物的刻畫往往帶有一點心理史學的影子,在以往,人物的心思一向是文學家馳騁的領域,黃仁宇雖然去揣測人物的想法、動機等,但不能意味這非歷史研究,因為黃仁宇的推論或想像皆有廣博的史料支撐,故應將之可視為「以文學手法撰成的歷史著作」。
也因如此,冰冷的歷史在黃仁宇的筆下生動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
不過黃仁宇的敘事體仍有其缺點:
第一點、黃仁宇勾勒人物心思的筆法是經由「結果論」而產生的,因為歷史已經發生過,所以黃仁宇才有能其推斷,這與心理學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因此黃仁宇的推斷是否妥貼,還有待商榷。
第二點、在歷史想像的部分黃仁宇用的是「肯定」的語句表達,因此人物在無形中就被附加上了黃仁宇想像的性格,顯然太過武斷而不夠謹慎,可謂歷史想像發揮過了頭。
黃仁宇在書成後,寄往劍橋。李約瑟看完後,寫信給他說:「哎呀,一切靠抽稅而轉移!」
***
出版概況
本書原寫作語言為英文,初稿成於1976年夏季。本書的出版曾遭遇「無數挫折」。
英文稿在美國多家出版社輾轉,均因風格新異而不被接受。
商業性質的出版社認為,本書雖然提及宮廷生活、妃嬪間恩怨,但又因海瑞而涉及明朝財政,因李贄而涉及中國思想,應屬於學術著作。
而大學出版社則認為這書既不像斷代史,也不像專題論文,實在是不倫不類,也不願承印。只有耶魯大學出版社毅然排除成見,答應出版。198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印行(ISBN 0300028849),並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American BookAwards)1982年和1983年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
簡體中文版於1982年5月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50頁,ISBN 7-101-01491-7),由其好友廖沫沙題箋,印在封面。
後來陶希聖很欣賞這本書,就在1985年6月其主持的臺北食貨出版社印行正體中文版(ISBN 957-8876-01-7),並為之寫讀後記附於書後。
2006年,為紀念此書問世30周年,中華書局又重新校訂出版了簡體中文「增訂紀念版」。本書除中文外,亦被翻譯成法語、德語、日語出版。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ore.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