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红楼梦》时,我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所吸引。现在想想,也只是“主角效应”。后来,又陆续觉得王熙凤、史湘云不错。但是我从来都对薛宝钗、贾探春、晴雯之流没有任何好感,纯粹是个人志向的问题,我做不到曲意逢迎和小心周全,因为太累;我也做不到背弃亲母亲弟,为利益和体面而背叛血缘至亲,因为太假;我也做不到公然挑战社会规则,一味越界,一味要强而不知变通,因为太傻。
现在的阅历和自身知识的积累,让我最尊崇贾母。她才是我的“偶像”、人生的坐标和价值观的取向标准。
贾母出身不低,是标准的“富养”成人的。所以她是从小见过世面的,不会被小恩小惠所蒙蔽,也没有“暴发户”的嚣张跋扈。更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的思想,虽然不免被地利因素(当时的环境和规则)所约束,但是她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心态,在人事变化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并且不拒绝新的事物。
我最喜欢的是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的一大段言论,狠狠地打了那些穷酸文人的无耻嘴脸。那些穷酸文人仗着自己读的那点书,就随意YY,以为自己是薛平贵、张生之流,会有王宝钏、崔莺莺这样的贵女,为他们无私奉献,投怀送抱。真是tmd不要脸,大户人家的贵女,见过世面,也要体面。就你这样的德行,连人家的衣角都见不到,还说定情私奔。败坏女子的名声,搞坏社会风气,不愧是“凤凰男”的古代版。PS:《聊斋志异》就是凤凰男的YY手册的集大成版。
我最尊崇的是贾母强大的心理建设和做大事的心机手段。她嫁入一个大家族,在最鼎盛的家族管理层中求生,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自己有重孙媳妇。可谓多年媳妇熬成婆,宅斗的阴柔诡谲、杀人于无形,使得贾母拥有识人的眼光和危机处理的魄力。她从最初的奉养婆婆,与小妾争斗,和自己丈夫及其叔辈妯娌的博弈,在家族管家立威,到大变故和危机时(丈夫儿子的相继去世,侄辈的鸠占鹊巢),依然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的传奇经历,绝对值得我受用终生。
贾母,更难得可贵的是,她的生活态度。复杂的生活环境,没有让她变成名利的俘虏。她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会吃,会穿,懂茶道,喝老君眉这样的养生茶,取用梅花雪水浸泡;她欣赏戏剧,爱听琴,讲究赏月之道,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比小资还小资;她的音乐审美趣味,是“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她指导惜春的画,教宝钗居室布置,告诉凤姐蝉翼纱和软烟罗的区别;在潇湘馆发表的窗纱配色理论,更显示了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即使受再多的磨练,她依然用心生活,才能“苦中求乐”。
贾母的出身,决定她有不凡的见识和修养。但是,她的福分更多是修炼得来。她稳坐贾家最统治者的地位,但是她有“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豁达。”她奉行“无为而治”,她能任用有明显缺点但肯干能干的年轻干部王熙风,能看透“哪个猫儿不偷腥”,想得开“凡百事情,都自己减了”,安享天年。但是她“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
贾母的管理理念,同样适用于现代职场,知人善任,抓大放小,适时退居二线,在一切场合力挺主事新人凤姐,既能放权享受,又能统领全局。
贾母是个妙人,她雷厉风行,但做人做事踏实实在,绝对不同于王夫人的伪善和小打小算。贾母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她的复杂经历,没有丧失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
所以,王熙凤对贾母的附和讨好,有很大部分是真的敬重。这与王夫人血缘关系的亲近,同属一个利益集团的性质是有明显区别的。
谁说做事就得大张旗鼓,贾母的”绵里藏针”手段更是高超。她是坚定支持”木石姻缘“的,但她不会大张旗鼓地宣告,而是不动声色地,潜移默化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薛宝钗的讨好和王夫人的阳奉阴违,贾母更是低调地好不客气地还以颜色。比如,第三十五回,宝玉本想引贾母在薛姨妈等众人前赞扬黛玉,贾母却偏说:“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句话是非常恶毒的,家四个女孩就是指四春,当然包括元春。薛宝钗能跟元春比?她可是落选的秀女,这是她最大的隐痛和伤疤。而贾母,却用似褒实贬的方式在薛宝钗的伤疤上撒盐,也狠狠地打了王夫人和薛姨妈的脸面,而且咽的王夫人都说不出话来,只能很酸的圆场,说贾母很喜欢薛宝钗之类的场面话。贾母的方式很恶毒,但是恶毒的让我佩服,让我喜欢。
还有,贾母明面上欢喜薛宝琴,实际上是在按照给贾宝玉选妾室的标准来对待薛宝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王夫人和薛姨妈对林黛玉的敌意,更激化薛家内部的矛盾。
前80回的红楼梦真的是奇书。人,处于不同的阶段,阅读它可以得到不同的感悟。现在我的觉悟,就这些,也许再过几年,会有更深的认识。 |